羅素的智慧一書是本羅素哲學創作的精選集.
在此個人認為與其介紹此書不如介紹羅素這個人.
貝特蘭.羅素(Bertrand Russell 1872~1970)
英國著名哲學家,曾在1950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.
他的作品對人類的文化有傑出的貢獻,愛因斯坦曾說:閱讀羅素的作品,是我一生最快樂的時光.

羅素之所以被這樣形容,主要是因為他的創作是以"提升人類幸福"為中心.
探討不幸的來源,自由,道德的標準,什麼是幸福,愛情等等與人們的生活最密切的問題.找出使人感到不幸的來源,並研究如何解決讓人能夠幸福,這就是羅素的哲學.
羅素對幸福的看法,大致上就是"滿足慾望"

他對於自由的定義就是"慾望能夠不被限制的得到滿足就是自由"舉例來說,當一個人想要在戶外活動時,卻被限制住不能離開屋子.希望到戶外活動的慾望無法滿足,這人就會感到不自由.但如果一個人沒有想要出門的慾望,即使現在他被限制不能離開屋子,他也不會感到不自由.
自由與滿足慾望有相當密切的關係,這兩點也與幸福關係密切.
基本上,一個人吃喝拉撒睡的生理需求能夠滿足,這人就得到了最基本的幸福.因為這些需求是最基本的慾望,也是非滿足不可的.
若一個人還會有其他想要滿足的慾望,那光是滿足生理需求就不能讓這人感到完全幸福.

在許多章節中可以看到羅素是個正視生理慾望的人,曾有一段寫到"因為追求名利而努力工作,連吃飯都還要繼續翻報紙掌握資訊無法慢慢品嘗美食的人,這樣的人是不幸的"
羅素有寫到關於各種慾望的分級制度.
生理需求是最重要的,其次才是其他物慾的需求.而對於物慾的需求則不能去干涉到生理需求.若以一個團體或國家來說,當有些人因為貧窮或其他原因而無法滿足3餐的需要,可以剝奪富有的人對奢侈品的滿足用來幫助貧窮的人.因為生理需求是最重要的.

另外,對各種事物的接受程度也是影響一個人幸福程度的原因.
如果一個人喜歡吃的食物很少,那這人跟什麼都喜歡吃的人相比就顯的比較差一些.
如果一個人的興趣狹窄,這人容易在許多地方場合感到無聊.但一個人如果興趣廣泛,這人到任何地方都會感到很有趣.
這句可說是他的經典"幸福的秘訣在於使你的興趣盡可能的廣泛,使你對那些自己感興趣的人與物盡量友善,而不是敵視."

羅素讚揚科學,認為科學可以解開人們許多的疑惑,還能以科技爲人們帶來便利,對於人類的幸福很有貢獻.
他還曾經以藝術家與科學家來比較...
藝術家雖然在創作時可以感到快樂,但他的創作並不一定能受眾人肯定.當作品不被肯定時藝術家會感到失落.而且藝術品的欣賞並不是每個人都懂,每個人的審美觀念也都不同.即使受某些人肯定,依然還是有某些人不肯定.
而科學家則不同,科學家可以在發揮過去所學的學問時感到快樂,可以在新的學習中感到快樂.發明出來的東西,每個人都能受惠,會受到所有人的肯定.就像電燈,任何人都能體會到電燈能帶來的好處,而不是像藝術品一樣好壞因人而異.

羅素雖然自許為哲學家,但他的哲學作品卻不到他所有著作的3分之1.
其他關於數學,科學,社會學,政治,教育,歷史等等的著作總合起來比哲學多許多.
羅素一開始是非常喜歡數學,到後來才轉讀哲學.以某種角度來看他其實不太像一般人所謂的哲學家.

羅素是個入世的,爲眾人謀福利的偉大人物.不過對篤信宗教的人來說卻有點刺眼.
羅素自稱自己是"世界上一切喊的出名字宗教的反對者"認為有些宗教裡的戒律是不符合人性的,還對文化造成了影響.他就曾經以女權或思想自由的問題來反映宗教戒律造成的影響.(這些問題在現代倒是已經改善不少)
支持科學的他相信理性與知識爲人們帶來的福利可以比宗教更多.
他曾寫過:當傳染病爆發時,教士將人們集中在教會祈禱,結果使更多人得到傳染病.這就是有愛心卻缺乏知識.
羅素雖然不信仰宗教,但他爲人著想的愛心卻不落人後.羅素爲人們解答了許多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,爲人們指點出一條明路.
從他身上可以看到,哲學再度回到如何讓生活更好的基本面.對於初入哲學領域的人來說,個人建議可以從羅素的作品入門.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范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